对“学校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多数人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然而,在普遍的认识背后长期隐伏着的纷争和质疑,表明了它们对我国教育发展重要意义。今天看来,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可以说是不同教育观的分水岭,因为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指向和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为了对学校教育有一个较为全面和辨证的认识,首先分清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习惯于将接受教育与走进学校等同起来,其实,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否将二者区分开来,其意义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是生命的不断升华与超越,在这一过程中,人不断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并不断实现认识自我和认识自我所属的世界,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促使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实现知识、能力、观念和情感基于人本身的有机内化。与学校教育相比,教育是一个更开放、更丰富的概念,它随处发生,既包括学校内的正式教育,也包括学校外的非正式教育,就个体发展而言,教育是终身性的,是个体生命完整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学校教育则是一种特殊的、由社会控制的教育过程,如学生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上学,有固定的学习伙伴,有固定的座位和成年教师,使用大致相同的课本,作相同的作业,要定期考试;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要求,均是预先设定的,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更多地体现为各种各样的规章和制度,以及一系列严格的限定条件。学校教育的达成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内容和手段,其核心部分我们称之为课程。课程是年轻一代必须掌握的、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之后沉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个体和社会走向成熟与完满的基础;课程还包括国家基于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而设置的、年轻人必须掌握的内容。不能否认,课程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赌注,是成人及其代表的社会为了年轻一代能够幸福生活,为了社会能够健康发展而作的一种预设,试想,如果今天的赌注是失败的,将殃及所有年轻个体一生的生活,并会给社会带来不可逆转损失,这就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
教师是经过培训和聘任用来全面实施教育目的的。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教育同教育间的区别不但为学生、学生家长和行业的人们所忽视,即便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往往迷失于大众性的非专业的认识之中,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学校中所从事的便是“教育”工作,现存的学校教育便是教育的完整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结合,结果,陈旧的教育内容、扼杀创造力的方法和窒息生命的残缺制度也成了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教育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源泉,学校教育既是教育的核心渠道,又是在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下的社会教育观念的有机反映,如果后者背离了前者的内在要求,只能说明前者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畸变。
新世纪伊始,整个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学校教育的改革问题,毋庸质疑,如果我们今天仍然无力于解决学校教育与教育本真的断裂问题,那么,我国明天的教育就必然难以应对世界发展的严峻挑战。
(作者系沈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